查看原文
其他

这本泛黄的笔记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四川工会 2024-01-18




一本泛黄的笔记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走进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暨大国工匠论坛四川展位






7月28日,前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四川展位参观的嘉宾发现,一本颜色泛黄、被翻得卷毛边的笔记稳居整个四川展位的“C”位,格外引人注目。“工匠之书”熠熠生辉 省总工会供图这件被称为“工匠之书”的笔记何以成为镇馆之宝?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彭闯当场为大家揭开了谜底,并分享了“钻研”“创新”“传承”三个关键词。原来,“工匠之书”原名叫《大修指南》,是首届成都工匠之一——黄强的工作笔记,其中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术语,是他在国外拜师学艺时记录下来的。


01

钻研


1976年,年仅17岁的黄强入职现成都航利(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航利集团)。上世纪90年代,黄强被派往国外学习某型引进航空发动机主燃油泵调节器(简称“主调”)装配技术。由3400多个零件组成的主调被称为航空发动机的“心脏”,每台产品需要3名工人装配,学习过程长达2年。黄强克服语言不通等困难,白天学技术,晚上整理消化所学内容,翻译并学习掌握工艺11本690页,图纸6本,专用工装300余件,并在这本《大修指南》上做了不计其数的笔记。仅两个月时间,他就全部学会了主调修理和装配,成为国内外第一个能独立完成主调整体装配的工匠,这样的中国速度让洋师傅都惊叹不已。


02

创新

工作30余年,黄强没有固步自封,他牵头成立了黄强工作室,总结出一套“黄强工作法”,将发动机核心装置的修理、装配工作所需人员减少一半,效率提升一倍。黄强也被评为首届成都工匠、空军装备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和全国技术能手。




03

传承

为让绝技绝活薪火相传,黄强手把手带出了30多位能独立装配主调的徒弟,有的已经成为高级技师、厂级技术专家。退休后黄强被航利集团返聘,继续奔走在指导徒弟技术攻关、培训新员工、传授主调装配方法和排故经验的路上,这本泛黄的《大修指南》也在新的舞台上继续发挥余热,在其基础上拓展衍生而来的培训教材,为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发挥了不少作用。


“‘工匠之书’充分体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仔细观看笔记后,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给予积极评价。他指出,当前,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希望各级工会围绕新时代“产改”任务,培养更多像笔记的主人黄强一样具有匠人匠心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淬炼“四川工匠”,锻造“技能川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

“工匠之书”吸引参会嘉宾观看 龙振华摄了解了“工匠之书”背后的故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棉花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练文明深有感触,“黄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书写‘工匠之书’,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学习。”让练文明颇感自豪的是,今年6月,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入职了航利集团,“希望孩子能有机会拜黄强为师,好好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将来为国家航空事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记者:王旭

视频:邓孝禹

编辑:邱天

责编:李建根 李茹玉

审核:唐宇


制作机构 | 四川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

电子邮件 | szghrmt@163.com


猜你喜欢:

浪漫绝美!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6个难忘瞬间丨新闻早资讯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京开幕

天府匠星 尽展风采——记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的四川代表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本泛黄的笔记何以成为镇馆之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